链家:力求提供零风险购房服务
房产政策|
2016/08/17| 来源:法制周末| 浏览数(3800)
图片来源于网络
买卖合同已签,但业主突然表示房不卖了。
从去年开始,伴随着房价的节节攀升,类似的事情在北京二手房交易市场上并不鲜见。
购买二手房是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,且北京的二手房交易市场目前是典型的卖方市场,当前述违约情况出现时,买家无疑会有很大的损失,有时买卖双方甚至因此闹上法庭。
然而,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风险还不止于此。
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链家)高级法务经理孙笑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,购买二手房的过程中,无论是在交易前还是交易中抑或交易后,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风险。
浸淫二手房市场多年的链家,作为房屋中介,能够通过哪些方式尽量维护买卖双方的权益,将风险降到最低?
恶意违约比例在下降
法治周末:遇到因房价上涨业主拒绝继续履行合同的情况,链家一般如何处理?
孙笑竹:其实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我想先澄清一件事情。就是很多人都觉得,现在业主违约不卖了,主要是恶意违约,就是为了多赚钱。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。
从我们对大量购房交易的跟踪情况来看,现在很多人购房都是改善性需求,也就是说业主是卖了小的再买大的,而买家同样是卖了上套买下套。这样买卖双方既买又卖的单子,我们称为连环单。
在以往的情况下,三连环就算是很复杂的了,但现在有可能会达到七连环八连环。
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连环单中,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交易失败。
比如,一个简单的三连环,A卖给B,B在买的同时将现有住房卖给C。
假设说A的房子因为行情变化涨了80万元,B即便是卖了现在的房子也买不起,那B很可能就没法卖了。B这个不卖的行为不是他恶意不卖。
从我们监控的数据来看,目前恶意违约的比例越来越低。
如何减少违约事情发生
法治周末:即便是恶意违约的比例低,那还是会存在。遇到这种情况,链家是否有相关措施,来维护买方权益?
孙笑竹: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分两步来操作。
首先,法务部门会基于合同和经纪人反馈的情况,给经纪人一个处理方案,由经纪人告知买卖双方的权利责任。
因为很多时候,违约一方其实是不知道违约后果有多严重的。有的人只是觉得,你给了我5万元的定金,我即便是违约了,双倍返还,也就给10万元,但是房子上涨了不止10万元,违约以后里外里都是赚的。
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如果法院认定了违约一方属于恶意违约,违约金可能会判到房价的20%甚至更高。
有一半的人在这个环节会选择继续履约。
如果违约一方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继续履约,那么我们下一步会以链家法务部门的名义,向违约方发催告函,再次告知其违约的严重性。